人生的成长,同样恰到好处的体现在表达之中。首先来讲,《引路的风筝》不仅是一首流行歌曲,它更像是一个小而美的音乐戏剧作品。从“黑暗”、“凶狠”氛围中中迷离的人声处理,到“绝望过、沮丧过”时划破长空的锋利高音,再到“引路的风”里命若琴弦般的真实颤动和温度,整首作品不仅仅只是主歌和副歌的简单递进,更像是一种穿越命运旅途时的搏斗、挣扎、释放全过程。
听者与歌者,不仅只是感同身受,更像是共同经历一次人生的通关游戏,所有的痛都和彼此有关,所有的微笑、风暴、温暖和勇敢,都像是需要彼此共同承担。这,也是比感同身受更进一步的……休戚与共。
作品内容的升级,也同步带来了音乐表现和表达的升级。音乐人刘胡轶为整首作品带来的是另类音乐、音乐剧、弦乐无边界的呈现,在一种魔幻主义的色调中,既有着澎湃汹涌的弦乐,也有着轻盈灵动的律动,生命的宽阔、丰富,由此一览无遗。
张韶涵对于歌曲的演绎,更有一种让人超认知、超印象的发挥。这种演绎的精彩,并不仅仅只是她重现了辨识度极高的高音穿透力,而是她对于整首歌曲的把握,已经达到了更立体多元的境界。纷繁华丽的音乐氛围中,张韶涵就如同游走于魔幻世界的精灵,忽而独语、忽而呐喊、忽而轻盈、忽而忧伤、忽而沉静、忽而燃炸,没有刻意和僵硬的演绎,一气呵成的处理,也让张韶涵的演唱,更像是对于作品的二次创作,从此后,《引路的风筝》也就被刻下了张韶涵个人的鲜明烙印。